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

让信息化建设成果服务发展惠及公众
发布时间:2008-11-20     作者:信息员     浏览数:4032   分享到:

2008年11月11日,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丈八沟陕西宾馆召开。会上,西安市被评为“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城市”。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表彰评语是“领导重视,信息化工作机构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大,工作成绩突出,应用取得较大成效”。荣誉的背后,是西安日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带给西安的深刻变化: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公共服务,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市民生活无不诠释了——

让信息化建设成果服务发展惠及公众

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到西安市政府官网调研

市长陈宝根到西安市政府官网“问计于民”

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 (亿元)

全市电话装机总量 (万户)

全市软件业销售收入 (亿元)

全市家用电脑数 (台/百户)

  从一家单位一家单位上门了解政策信息,到坐在家里轻轻点击鼠标登陆政府官网就可查询;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盖图章,到可以直接网上申请,网上受理;从信件反映问题、到市信访机构投诉、打市长热线电话,到登陆官网与市长直接交流对话……

  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改变似乎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而基于这些变化的基础,是我们不断加快和发展的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建设 “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要求,我市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推进应用和资源共享为突破口,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着力推动各行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社区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取得阶段性成果;信息产业快速增长,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得到深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效能初步显现。

  截至2007年底,全市城域网出口总带宽已达87.5G,基本实现了宽带到路边、到小区、到大楼、到桌面,西安已成为全国四大通讯枢纽之一。

  全市电话用户数达到979.1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314.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664.58万户;电视机普及率135台/百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85%,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36%;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电脑46台,宽带上网用户达50.9万户。

  2007年全市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5.7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收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20.1%,软件业(含系统集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软件业务收入+商品贸易收入)176.6亿元,同比增长30%。

  政府官网——

  架起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

  打开互联网,在网址一栏输入这样的域名:www.xa.gov.cn,一个名为“中国西安”的官网展现在眼前,这就是我市的政府官方官网。

  如果留意你会发现,这个政府官网,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开设了8个政民互动栏目:热点访谈、网上建议、在线投诉、市长信箱、会议直播、部门信箱、市民论坛和网络调查,直接了解公众需求,体察社情民意,让公众更便捷地行使民主监督、谏言献策、参政议政的权利。

  官网的“热点访谈”栏目,每月定期就市民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教育收费、环境保护、创卫等热点问题,请市上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与网民直接对话交流,解释政策,解决问题,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今年9月以来,市政府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开展“问计于民”活动,陈宝根市长与两位副市长先后作客官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回答提问,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互动栏目开设以来,共受理各类来信12472件,办结回复率达到92%以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也越来越成为市委市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网民“没落的刀客14”一篇“西安火车站何时能成为西安的骄傲”的帖子,引起了市委书记孙清云和市长陈宝根的重视,因此启动了长达近一年的火车站周边环境整治和治安治理,如今,火车站面貌焕然一新。

  网民反映“出租车盘踞西安火车站宰客”,孙清云书记立即批示大力整治出租车秩序,对损坏西安形象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民“小小水瓶座”发帖反映西安西郊“红光路小学”教学楼出现地基下沉、裂缝等问题,1000多名小学生在危房中上课。陈宝根市长获悉后,指示市教育局领导立即采取措施,并于第二天亲临红光路小学检查抗震防护工作。

  ……

  2007年4月,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深入市政府门户网和我市几家有影响的网络媒体进行调研和座谈,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反映社情民意,关注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解决好广大市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当好参谋和纽带。孙书记还要求对群众的网上建议和投诉要尽快分送有关部门,由部门提出整改措施,解决问题,及时回复网民。市委、市政府还专门颁发了《关于用好网络媒体了解民意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实施意见》。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政府对群众利益的重视,一位名为“半瓶子逛荡”的网民激动地回帖:“我见证了西安的进步,这让我作为一个西安人感到非常骄傲……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平台,给市政府献计献策,尽我们作为西安人的一份责任!”

  除了与网民交流互动,政府官网还积极开展网上办事,不断拓展官网服务功能。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府的服务。他们整合信息资源,在开通“百件实事网上办”、“市民服务”、“企业办事”的基础上,为市民提供22类1217项服务,为企业提供26类1858项服务。针对市民普遍比较关注的婚姻生育、户籍办理、驾照申请、住房、创业、保险等社会事务需求,开发了6个情景式服务,累计服务事项达到3000多项。为办事者提供表格下载、办事指南、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和依据等服务,使政府官网服务进一步贴近公众需求。今年11月1日以让世界认识西安、了解西安投资环境、推介招商引资项目为主旨的政府官网英文版已正式开通上线。

  国家信息产业部2007年对全国政府官网从政务信息公开、面向社会服务、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综合绩效评估,中国西安门户官网在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含副省级)中排名第13位,较2005年的第117名,2006年的第49名,分别进步了104和36个位次,三年三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闻链接

  中国西安门户官网累计已发布信息96320余条,已成为公众第一时间获取西安要闻要事的平台,成为世界了解西安的窗口。据悉,我市将通过政府官网这一便捷的信息化手段,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整合资源信息,增加网上服务事项,拓宽服务范围,策划组织好政民互动栏目,为政府搭建“问计于民”的互动平台,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能力。

  推进应用——

  让老百姓共享信息化成果

  “人不跑,信息跑,可办事,可监督”,这是通过网络为公众服务的形象概括。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电子政务网络不仅与国务院、省政府实现了互联互通,覆盖全市137个市级党政机关,并已延伸至13个区县、53个街办和460个社区。

  从2002年开始,我市就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开发“综合办公系统”,实现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督察督办、信息报送一站式运转。在政务内外网分别部署了邮件系统,实现了与国务院、省政府的信息交换、公文收发、值班报送等业务。2005年8月,我市采用版式文档与电子印章技术,实现了市委、市政府与市级机关、区县委及区县政府之间公文无纸化传输,文件发送即传即达,提高了办公效率,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政府印刷所当年裁员50%,文件印刷用纸量降低到原来的1/4。

  2007年,我市建成了全市统一网上审批平台,实现了用户网上申请,查询办理结果,部门网上受理和反馈结果;部门还可以通过平台、邮件等方式与用户沟通,告知办理结果和需要补正的材料等信息。有关领导和监察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督查督办办理过程;企业也可随时看到办理状态和进程,并可以对办理结束后产生的证照、文件进行查询;平台数据中心对办结证照自动归档入库,形成政务信息资源。为全面推动网上审批工作,目前已实现111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受理,占到全市行政许可事项的60%以上。各部门累计受理网上审批事项662项,增强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提高了窗口单位的办事效率。

  2006年,我市成功申请成为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首批试点城市。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是经国家测绘局批准的国家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通过这一项目,可以构建我市统一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平台,为政务、企业、社会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目前,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也已登录具体实施阶段。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加强市场监管,促进财税增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公平、和谐市场竞争环境,我市还按照国信办等四部委《关于开展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建成了西安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半年多的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关部门经过数据比对,发现了一些证照不全、手续不齐的企业,有效封堵了税源流失。

  新一代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实现了全市地税系统“一窗式”办税,办税时间从5天缩至5分钟。工商系统依托18套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了工商业务处理网络化、公文流转电子化和信息交流数字化,并建立了经济户口数据库。

  我市承担的国债项目——西安市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自2005年10月12343社区服务热线正式开通至今,已经能够为市民提供家政、维修、咨询、礼仪婚庆、租赁、物流、医疗保险、劳务信息、物业、人才培训等12大类的服务。热线年话务量超过6万,使市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生活便利。另外,覆盖全市城六区的480个社区信息服务点也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和谐西安建设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构筑全方位、全天候、快速反应的防控网络,形成集调度、指挥、快速反应、相互策应的运行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我市投资600万元对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进行改扩建,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使得日处警量由原来的3000起左右提高到现在的6000起。2007年11月,全市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建成,实现了市公安局信息跨地区、跨部门的共享,促进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全市600多所中小学校还实现了教育网络“校校通”,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覆盖到全市所有偏远山区农村。医疗卫生系统在疫情通报、医疗信息服务等方面也有较大提升,建成连通市、区、县三级卫生信息及综合数据传输网络,50多家医疗卫生单位拥有各自的官网,近300个医疗机构可直接上网报告疫情信息。

  新闻链接

  据悉,我市还将启动一大批信息化重大建设项目,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如:以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基于空间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电子政务应用;充分考虑公交、地铁、出租车、天然气、自来水、集中供热等公共事业行业的特点和应用需求,以公交IC卡系统升级为切入点,首先整合出租车、天然气等行业,实现“一卡多用”等等。

  

  两化融合——

  传统产业沐浴春雨

  西安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三分天下,2007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586.6亿元。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信息化浪潮,不仅奇迹般地造就了具有支柱性战略地位的信息产业,同时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10月,我市专门举办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学术研讨会,邀请各方专家对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出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了认真研讨,同时,选择了100家示范企业开展以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为特点的应用示范工程,促进企业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通过信息化示范工程,相关企业网络化率已达98%以上,示范前与示范后相比,企业减少库存占有资金4亿元左右,缩短产品设计周期50%以上,平均年销售收入增长82.2%,平均年净利润增长157%,平均年交税额增长61.4%,显示出信息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新闻链接

  明年,我市将研究制定《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实施计划》,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建设“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技术创新平台”,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支持服务。打造五大融合支撑基地,即西安软件园、电子工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通讯设备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为中心,引导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治理污染等方面开展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农务——

  农民致富插上“翅膀”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在我市广大农村,“电子农务”也越来越为农民朋友所熟知。

  我市农村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配合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从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与市级农业部门和有关电信运营商联手,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利用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络等手段,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和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2006年、2007年,我市连续两年在全市首批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200个重点村中选择100个基础条件较好、有特色产业的行政村,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为每个信息服务站配发一套电脑和打印机设备,市电信公司负责宽带接入、培训信息员掌握操作技术;为当地村民查询、下载互联网上相关农产品市场信息,并将本地农产品信息及时上网传到互联网获得订单。

  周至县西部的哑柏镇裕盛村是我市绿化、景观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全村所有农民都不同程度地从事苗木花卉的生产。近两年来,村民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扩展销售渠道,销售范围从西安本地逐步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年销售苗木达1亿株,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现在,裕盛村1227户农户当中,拥有私人电脑的农户达到105户,其中48户还建立了个人官网,仅通过集体官网和个人官网完成苗木花卉的交易额就达3000多万元。

  阎良区主要蔬菜产地和甜瓜生产基地建设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开通了“阎良农科讯情官网”,官网日点击量超过1000余次,为当地农产品产销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受惠后的瓜农敲锣打鼓地把写有“情系群众真帮农,手牵产业为富民”的锦旗送到政府表示感谢。该区还建成并开通了8个科技培训信息咨询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通过网络视频向广大农民朋友讲授有关蔬菜育苗技术及棚体建设、甜瓜育苗、日光温室甜瓜育苗等技术,先后组织开展了80余次甜瓜、奶牛、蔬菜、相枣等主导产业远程培训咨询活动,培训农民6000余人,指导其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结构、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切实解决了一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今年,按照省政府民生八大工程的统一部署,通过与西安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积极协调,惠及我市未央区、阎良区、户县、蓝田县、周至县、灞桥区、长安区、高陵县、雁塔区、临潼区等区县行政村老百姓的1054个信息入村工程将在11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为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和农业科技培训,我市还选择地处山区的一些偏远教学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给农村中小学送去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教学点师资严重缺乏、教育质量不高的局面。

  新闻链接

  今后,我市还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各大通信运营商做好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有效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通信传输问题,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网络通信支持。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50%,农村宽带入户率达到10%,农村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达到10台。同时,建立完善的市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使农业信息网络100%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到2010年末,建设3000多个覆盖全市范围的村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使其具备收集、传递、查询、发布信息的能力。

  以需求为引导,以应用促建设。展望未来,我市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人性化,社会保障体系的无缝隙覆盖等等,每一项工作都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我们期盼一个纵横结合、全履盖的“数字西安”,早日呈现在古城市民眼前!